“我们团队最近在海洋多糖当中发现了一个硫酸化多糖,并证实它对冠状病毒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在10月22日举办的“第三届生物活性物-功能食品与肠道皮肤大健康高峰论坛”(以下简称“生物活性物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工业大学教授、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朱蓓薇带来了自己的新发现,她表示:“冠状病毒的机理我们也研究了一下,首先冠状病毒先吸附,然后侵入,脱壳,然后大分子合成,最后装配以及释放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我们研究的硫酸化多糖能够首先在第一步就和冠状病毒的靶细胞结合上,抑制它、阻止它后续作用的发生。”

在当日举行的生物活性物论坛上,发酵与轻工生物技术专家陈坚院士、食品工程专家朱蓓薇院士、生物工程专家谭天伟院士、中国生物发酵协会秘书长王洁,以及多位来自功能食品与营养健康领域具有影响力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精准营养研究、高效生物制造、营养保健食品发展、关键技术与产业化、政策法规、学术前沿动态及工程技术创新等主题,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多维度探讨交流。

长期从事发酵工程、食品技术领域研究工作的陈坚院士在“功能性营养品的高效生物制造”主题中指出食品合成生物学(利用细胞、原料构建细胞工厂,发展各种食品配料或者添加剂的定制技术)在食品制造效率革新、低碳生产方面的巨大潜力。

论坛的幕后推动者是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生物医药行业龙头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领先的江南大学。

为什么要举办这样一个论坛?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华熙生物创始人赵燕表示:“这一论坛源于我和陈坚院士的共同提议。当时,陈坚院士到华熙生物调研,我们都觉得有必要搭建一个平台,一头连着科研院校,另一头连着产业端,吸引科研院校加入进来,吸引更多企业加入进来,打通产学研,这是初衷。”她认为,在功能食品领域,国内的基础研究上并不比国际上差,差距主要在产业化落地方面,也就是在技术转换这一端其实还是比较欠缺的。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功能性食品产业的产值已超过2700亿,产业近3年平均增速超过15%。但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功能性食品市场渗透率只有10%,仍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赵燕表示:“中国人对食品的需求已经从‘吃得饱’‘吃得好’发展到如今‘吃得健康’,追求健康、美丽、快乐的新生命体验。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下功夫,去发现、获得更多的生物活性物。”

推荐内容